景德镇文明网欢迎您!

遗忘不应成为传统

作者:责任编辑:余乐进 来源:景德镇文明网 发布时间:2016-05-22

   5月发生了两起影响中国舆论场的大事件,“魏则西事件”和“雷洋案”。至今,两起事件,一件看似有了结论,随着调查结果公布和百度的承诺整改,争议似乎已经烟消云散;另一起检方还在调查,结果尚未公布,但舆论之声已经淡化,几乎不闻了。

国人有遗忘的传统。

   谈不上失望,但早已习惯。坦白说,这是中国特色舆情的直接体现,过往多次发生。曾有机构做过调查,热点事件在网上发酵的周期大约为三到五天,最长不会超过一周,顶峰一般出现在第三天。目前来看,魏则西事件和雷洋案传播周期完全正常。

    一条年轻的生命,在北京,首都,首善之区,死在警方执法制服他之后送治路上,怎么不会引发公众舆论的关注?这样的新闻如果关注周期只有5天,这是中国的悲哀。

    是国人麻木不仁还是见怪不怪?原因看似复杂,但在我看来并不简单如此。

   这两起事件之所以迅速通过互联网不断发酵,起因在于,每个人都在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“魏则西”或者“雷洋”,这种休戚与共的忧虑感支撑着国民的大众心理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诉求,每个人开始在他人的命运中得以窥见自己可能的命运。但深层背后的原因呢,好像并没有多少人去关心。比如百度在事件之后的整改是否会彻底到位,莆田系生态链是否会因为事件的发生而被彻底斩断?林林种种,体现的应该是民众对于国家未来命运和前途的关注。

   发生于2002年的孙志刚事件开启了舆论推动社会法治进程的先河。时至今日,这种思维和理念还在影响着当下中国。你可以将之视为媒体的力量,但我想,这更多应归功于民众的权利意识觉醒。当下,公众权利意识正在不断觉醒,这是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,也是中国能够走向文明未来的基石。

国人有遗忘的传统,但有些事本不该遗忘。

    若干年后,魏则西或者雷洋或许已成为符号,再也无人记起,成为中国社会进程中的一段不起眼的小插曲,但有些事真能说忘就忘吗?

   文革已过去整整50年,大多数人都已遗忘,但少数人对于文革的思考从未停止。这是一场劫难,反思是为了让悲剧不再发生。文革纪念日当天,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媒体纷纷刊发评论文章,以史为鉴,痛定思痛。这是对于历史本该有的客观、公正的态度,值得点赞。

   国人有遗忘的传统,但有些事不应成为传统。是非曲直总有定论,我们能做的除了等待真相的公布,还应保持一颗探求真相、不弃不舍的心,这既是为魏则西,为雷洋,其实也是为自己要一个真相。(涂伟明)

上一篇 | 下一篇
关注“文明瓷都”微信公众号,掌握最新、最全、最权威的资讯。

怎样关注“文明瓷都”微信公众号?

1、打开微信;

2、直接扫描左方的二维码,即可关注“文明瓷都”官方微信公众号;

3、您也可以通过查找公众号“文明瓷都”,添加关注即可;

4、您可以通过搜索微信号“jdzswmb”来关注公众号。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