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”,确实,深夜的烈酒,不如清晨的一碗粥。记者在双田镇、塔前镇采访感受到,遍布乐平乡村的“瓷都爱心食堂”已成为袅绕缤纷,最至简至爱的人间烟火,托起了乡村老人全部的茶余和饭后,也逐渐丰富着乐平乡愁的内涵。
▲双田龙珠村爱心食堂内,老人积极响应“光盘行动”
初冬的一个上午,暖阳像往常一样地和熙。在双田镇龙珠村“瓷都爱心食堂 ”的门口,现年81岁的老人江灯凤和其他耄耋之年的老人坐在一起,闲适地唠着嗑,家长里短,笑声盈盈。她手里边忙着小手工活,自从到食堂来吃饭了,在锅边灶头转的时间省下来了,做点手工活,找到了一门副业,老人自然高兴。86岁的徐良金老人是抗美援朝的一名老兵。他告诉记者,从去年腊月开始到食堂来吃饭了,生活完全变了个样。疫情最严重的时候,食堂暂停了,老伙计们都很不适应呢!每天他和其他35位老人一起共餐,成为他最快乐的老年时光。采访中,现年76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徐梅生激动地接过话匣。他说,自己每月只要交100元钱就可以吃上可口的饭菜,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大好事,我们遇上了,有福气 !
在食堂后厨,事务长彭凑女一上午就开始张罗开了。临近饭点,老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到了食堂里,像往常一样等待着就餐,这里面有期待,有感动。在一块公示牌上,记者看到许多参与捐赠的爱心人士的名字。显然,社会力量参与爱心食堂已成为一种新风。该镇副科级干部、民政办主任李静说,为了将瓷都爱心食堂这块民生招牌擦亮,在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,他们正积极探索建立“爱心食堂+”机制,使爱心食堂的普惠面得到覆盖和扩散。
▲塔前镇杨家村瓷都爱心食堂
无独有偶。在塔前镇杨家村,瓷都爱心食堂同样抚慰了一大批老人的心。9月1日,杨家村“瓷都爱心食堂”正式运营。没有喧天的锣鼓,有的只是扎实的人间烟火气。瞬间,这里成为村民们的“网红打卡地”,人气倍增。
现年75岁的老党员、老支书和事务长王光保现在可是30多个老人心中最依赖的“当家人”。每天一大早骑着三轮车到附近的超市、菜场精挑细选食材,食堂早点必备的鸡蛋、包子、馒头等也不能少。老人说,忙是比以前忙了,但更充实了,挺好!老党员王细生说,食堂解决了自己最大的心病,以前一个人爬锅爬灶地做饭,做多了吃不了,做少了不够吃,怕浪费,经常吃剩菜剩饭,这让在外工作的儿女们操心不已。现在好了,每餐吃着暖心的饭菜,省掉麻烦不说,也健康了不少。塔前镇党委副书记盛伟告诉记者,“瓷都爱心食堂”接地气,让老人们纵享幸福,让后辈们免忧心,融洽了邻里关系,已经成为塔前镇的新风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