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为引导广大网友感恩父爱,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,近日,景德镇文明网开展“爸爸‘粽’动员”网络文明传播活动,邀请网友晒晒与父亲的端午故事,分享与“粽”不同的端午记忆,现将陆续择优在景德镇文明网、文明瓷都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展示。
最好的礼物是陪伴
李 敬
“粽叶飘香,龙舟飞舞”,今年传统的端午节正好巧遇着西方的父亲节,一个值得我们去感恩和纪念的日子。
吃着红壳吉祥的茶叶蛋,闻着四溢的粽香,望着悬挂的菖蒲艾叶,慢慢地思绪唤醒了我儿时的记忆。小时候,端午节父亲总会带着我和姐姐去看赛龙舟,河流的两边挤满了热闹的人群,父亲会时不时的把我们举起坐在肩膀上观看,那时的父亲年轻力壮,他的默默付出,筑成了我们温暖的依靠。那时的我们觉得过节就是快乐的,却从未了解节日背后的意义。
伴随着成长,才懂得了节日真正的含义,任千年风雨无法洗去,屈原对宇宙万物的迷恋,对理想抱负的迷茫,他的一身正气,一世豪放,早已在江水中渐渐淹没,然而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,却记载着一段爱国的真迹。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……”,华夏子孙,理当从小培养,牢记历史使命,传承中华文明。
传统节日民俗的传承需要我们自己动手方能体会,趁着这个特殊的日子,带着孩子,陪着父母一起包粽子、彩袋装蛋、涂抹雄黄酒,望着父亲忙碌的背影,我呆呆地愣住了,岁月吞噬了他的青春,白霜染白了他的两鬓,也许再也无法给我们依靠,却是爱我们最深而不去表达的人。节日里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便是陪伴吧!在与他们相处的琐碎中收获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与感动,在一代一代人之间中传承。
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,幸福安康!
父亲在 靠山在
李木莲
端午节又逢父亲节,可惜我却远在异乡没能回家,给父亲打电话,父亲问,端午节有假吗?家里种了西瓜、香瓜、辣椒、茄子、毛豆,没卖,留着你回来可以带些去吃。我说,不回。父亲有点落寞,嘴里却说,不回,也好。每次来去匆匆忙忙,赶来赶去,也挺辛苦的,下次有空再回吧。父亲对子女总是那么善解人意……
还记得去年端午节回家探望父母,老爸起身迎接我们,感觉苍老了许多,佝偻瘦弱的身躯,说话也是软绵无力。问了才知道,老爸感冒生病吊瓶了几天,说是起早摸黑,冒雨摘菜,骑个三轮车拉到县城卖,为了卖个好价格,占个好摊点,凌晨5点就出门,风雨无阻。
今年,没回老家,我却依然叨叨妈妈包的粽子,热情的朋友特意来问我,你妈妈包的粽子是什么口味,我可以试着给你包一些。吃着朋友送来的粽子,思绪又飘回到小时候。“菖蒲作剑艾作鞭, 雄黄烈酒驱妖魔, 粽香飘飘传千里, 风调雨顺祈太平!”父亲不是文化人,但每每端午的时候,就给我们念叨着这首在民间流传的端午习俗的诗。
在我成长的记忆里,爸爸永远是那么无坚不摧。虽然他的个子不高,身板不壮,但却无所不能。在贫穷的年代里,为了养活我们兄弟姐妹6个,爸爸什么活都干,除了种田,打过短工、做过大队干部,养过蜜蜂,即使在重农轻商的年代,还偷偷经商,贩卖红糖、贩卖猪、牛,只要听闻什么能赚钱,爸爸都会去尝试。爸爸做牛经纪人时间最长。每每忙完了农活,爸爸就要去赶集,不管哪个山旮旯,只要需要牛买卖,我爸爸都会翻山越岭去,所以每天行走几十里的路,更是家常便饭。爸爸一辈子,走了多少个2万5千里长征都不知道。就这样,懵懂的我们,在爸爸的庇护下,没有饥饿,很安生的长大。也许,外面再大的风雨,再多的困难,我们都毫不知情。父亲像一座高山,永远屹立在子女的面前,为我们挡风遮雨。那些苦,那些累,都留在我们看不见的心里。
父亲已经80岁了,勤劳忙碌了一辈子,怎么也停歇不下来,每次口头上跟我们说,再也不种田了,不种菜了。可是我们一走,他又开始周而复始的忙碌着,或许,勤劳已经融进的父亲的血液,是岁月永远甩不掉的品质。如今,80岁的父亲总也乐此不疲为子女,子女的子女,子女的子女的子女操劳着。虽然我们现在也为人父母,而我父亲守护的家,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,当我们累了倦了,父亲的家就是我们栖息的港湾,当我们消沉颓废了,父亲的爱就像一盏明灯,指引我们扬帆前行。每每回到家里,我们卸掉生活的重担,肆意享受着父母倾洒的爱。有父母在的家,桌上永远有那道儿女思念不已难以忘怀的佳肴;有父母在的家,你可以躺在那座永远屹立在你面前的靠山上安心睡觉。父亲在,靠山在。
稿件来源:乐平市文明办、高新区文明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