装车很辛苦,瘦小的余雪保有些吃不消
用收废品赚取的收入义务修补破损道路,这说来没人相信。记者在寻找余雪保的过程中,发现他租住地附近的邻居甚至连他的姓氏都不确定,谁又会知道这个收破烂的瘦小老头拿出了一万多元修路呢?但事实确实如此。6月10日,对修路老人余雪保的第二篇报道在《瓷都晚报》和网络上传开后,为他“点赞”、叫好的人难以计数,有人说为他感动,向他学习,向他致敬! 邻居也不知道他的义举
9日上午记者找到余雪保时,他正在罗家小学附近的出租屋前整理废品。用两个多小时整理好废品后,他开着三轮车把这些货拉到曙光路出售,一斤赚一角,两天收购的近500斤硬纸壳,卖后收入不到50元。每天早出晚归,他平均一天收入30元左右。
来自鄱阳县昌洲乡的余雪保一个人在景德镇收废品为生,从去年年底开始,他花一万多元,修补了景德镇十八桥、中渡口、石岭、中国陶瓷城、天宝桥、鄱阳磨刀石乡等地的多处坑洼路面。
在寻找余雪保的过程里,石岭往车管所方向的十字路口写着“收铁”字样的废品店老板,听说记者在找这样一个人,觉得不可思议:“没听过,还有这样的人?他住在这附近吗?”店里的其他人员中有人说“还有这样的傻人?自己收废品去修路,这么多破路是他一个人修得完的?”找到余雪保后,记者给他拍照,引来了他的邻居好奇。住他家对面的一位老太太走过来询问,听记者说余雪保义务修路的事,老太太表示不信,笑着走开了。她和附近其他人一样,连余雪保这个“外来人”的姓氏也不知道。
“这位老人让人由衷尊敬”
昨天余雪保的事迹在报纸上刊登、在网络上传播后,引发了强烈反响和讨论。
市民何芳方说:“我要为这个老人点个大大的赞,赞美他的无私,现在像他这样的人太少了,让人感动!”浮梁县城居民林志盛说,“我要给他点一百个赞”。
家住石岭的一位读者对晚报记者表示,没想到自己身边有这样的一个好人,“他住得离我很近,我在这里开修车铺,他就住在坡上不远,他天天从我门前经过但是我不认识 他”,“他赚那点钱还拿出来做好事,一般人做不到”。
市民吴兰英在网上说“感动,学习,致敬”,高度称赞余雪保的无私之举,表示被这位老人感动,要向他学习,向他致敬。
网友“福建莆田新百伦鞋业”评论说,“好人一生平安,好人本来就应该一生平安”,“为老人的行为叫好,但修路不应该是老人一个人的事”。大家纷纷表示,这位老人让人由衷尊敬。余雪保曾购买水泥和砂石修补天宝桥桥头破损路面,家住银坑坞的曹国柱得知有这样一位老人的存在,说“他真的是一位好人!”通过报纸和网络新媒体知晓修路老人余雪保事迹的人越来越多,被他感动的人也越来越多,而他仍然每天早出晚归,做着收入微薄的废品生意。